轉載自 都市日報 | 2015-03-31
退休,如何做到退而不「憂」?「我想四十歲退休!」是不少打工仔常掛在口邊的願望。每天受氣捱騾仔當然希望辛苦幾十年後退休兒孫滿堂甚麼都不用做然後安享晚年。根據2013香港統計處資料,香港男性及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是81歲和87歲,各較三十年前多九歲。假設六十歲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要過,但退休收入銳減,經濟周期又無法預計,如何才可以確保生活無憂? 圖、文:香港電台
「籌謀退休,不能單從經濟方面去看。」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安老服務總監黃禮財Perick於安老服務上工作多年。今時今日的退休,並不只限於抱着紅簿仔在屋企看電視過日子的。「退休,先要思考自己的出路。」
「現在香港人注重健康,60歲退休時大多數人身體仍然壯健,對退休生活質素有期望,例如上大學或周遊列國,一圓年少時的夢。」從社會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生活習慣上要作一些調整。「退休後的長者可以開始人生的第二事業,善用自己的人際網絡和時間去滿足人生目標。很多老人家辛勞大半輩子養妻活兒,退休後終於可以追逐自己的理想。」有些人會去讀書,有些人則選擇做義工。香港社聯於2005年開始成立「第三齡學苑」,提供資源支援長者的興趣學習。
先要思考退休後出路
「對退休長者而言,最大的憂慮就是醫療支出和房屋。」住屋問題果然無遠弗至。樓價高企同樣影響長者的退休生活。
「樓價之高令普通打工仔難以承擔,有些長者會按了自己物業去為子女支付首期。」
近年引入的長者逆按揭,本來可以幫助紓緩不少夾心階層長者對抗通脹,但Perick 指很多老人家仍抱有「福蔭下代」的傳統觀念。
「他們認為一定要留一間屋給下一代,但卻苦了自己。」
住屋問題,同時影響家庭結構。「三代同堂現在太難了。」居住環境地方狹小,就算子女有心與老人家住,也無空間容納多人。Perick 指長者因為房屋問題導致缺乏家人照顧,年輕一代亦身不由己地愈住愈遠。「院舍有位老人家,她的媳婦很孝順,初期每日都來探婆婆,但由於住在天水圍,車程實在太遠了,最後只能一星期來一兩次。」對長者而言,家人的照顧永遠最好的,高樓價、住屋問題令他們需要依賴社區的支援。
醫療問題 人皆面對
不論身體如何壯健,我們總有狀況下滑的一天。「當身體需特別照料的時候,應該選擇家居安老還是院舍呢?這個都是需要事先計劃和儲蓄的。」
以前社會普遍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今時今日,各人有各自的生活重擔,醫療費用未必人人都負擔得來的。「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家庭計劃,要是長者沒有預留儲蓄作醫療之用,又或是預留不足而要家人負責的時候,會引起紛爭。我們建議一定要先與家人溝通好,免得大家期望落差太大而影響關係。」外國早有案例因老人在手術前沒有預設醫療指示,子女不滿對方的決定而告上法庭。「香港剛開始有這方面的討論,但仍未成熟。」
最後的一步,同樣是重要的人生計劃,及早在心態和財政上多作準備才能做到真正的安享晚年,退休後「退而不憂」。
香港電台和投資者教育中心聯合製作的《回到未來錢》之《捨得》講述心姐(鄭佩佩飾)退休後一直獨居舊屋。大兒子(潘燦良飾)突然濶佬宴請鮑魚大閘蟹,希望游說心姐讓他攜妻兒搬回老家同住。二女(車婉婉飾)滿腹牢騷,直指大哥無非想獨吞舊屋。心姐左右做人難,以為拖字訣就可了事。
適逢長居海外的三女(盧巧音飾)回港,心姐為見三女婿緊張萬分。大兒子恐防三妹回來打亂部署,二女不岔三妹美麗漂流。那一頓洗塵宴,只有心姐喜孜孜獨自打點。一家人同枱吃飯,心姐陡然流了一地血;三兄妹埋藏多年的恩怨終找到爆發的藉口。心姐輾轉失眠之際,竟然重遇亡夫,隱約之間,亡夫引領她回到過去。如果兒女還是幼小,如果一切可以重來……。
投資者教育專家之言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DavidKneebone) 提醒大家,任何準備退休的人也要面對一些實際問題,就是「你準備過甚麼模式的生活,過這種生活需要多少錢?」
• 開始策劃退休、為退休作儲備,是永遠不會遲的,而且越早開始計劃越好。
• 估計退休期間的日常開支,是退休計劃的重要環節。你應按心目中的退休生活方式,估計每月(或每年)所需的支出。
• 計算退休所需開支時,你還應該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現有保險的承保範圍、預計醫療開支等。你亦宜在考慮退休前清還所有負債。
• 強制性公積金供款是你退休儲備的重要一環,但並非唯一來源。其他來源例如個人的積蓄對你的退休規劃亦十分重要。
• 決定選取哪隻強積金基金之前,你應該了解不基金的特性、風險及收費,及考慮你的個人情況。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電視部與投資者教育中心聯合製作電視節目《回到未來錢》其中一集「捨得」;
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提供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