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2020年3月10日

  (星島日報報道)「當口袋裏裝滿東西,就再沒有位置放進任何東西;所以必須有靜一靜的時間,才能把口袋騰出一點空間,令人生可以接納及吸收更多。」潘燦良借角色人物,與大家分享人生道理。

潘燦良相隔5年再度演出港台劇集《獅子山下2020》,其主演的單元劇《喧囂過後》於前日播出,為合共6集的《獅》劇打響頭炮。劇中潘燦良飾演對沖基金經理,事業如魚得水,但家庭卻支離破碎,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病,令他反思錯過了許多的人和事。

能打動貴為劇帝的潘燦良演出,他稱很欣賞《獅》劇,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故事,卻相當貼地和寫實,因此私下也會追看,而且今次的故事人物跟自己亦有很多衝擊。「很多時候,人為了生活、或是追求理想、財富、事業、地位等,會忘記許多很重要的事,舉例是家人、感情、對社會的存在價值,以及自己的生存意義;所以很需要靜一靜,有自醒的空間,生活才會更精采。」

他分享道,「有別於劇中人物,我是因為生病才被逼靜下來。幸運的是,當我做了十多年演員時,能夠有一筆獎學金到美國進修半年,當時每天主力是作演藝交流及睇演出,但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不斷在工作,突然可以停下來慢慢咀嚼。對這種咁奢侈的生活狀態,反而讓我感到恐懼,亦令我醒覺到,這些累積生活的常態、已變成了少少的病態,還意識到人生應該有空間放下一些事情,思考曾經歷的事物,以及曾經的錯誤,從此也轉化了我對工作及生活的思維。這是我與劇中人物最大的共鳴,我亦希望藉着角色人物,告訴大家即使我們追求生活或理想的同時,也不忘要盡量抽時間與家人共處。當父母相繼離開後,家中只剩自己一個時,那份很大的失落感,令我回想到母親失去父親的心情,發現有好伴侶的家庭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更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受。」

  潘燦良學會逆境自強,「疫」境下,作為演藝工作者的他也有一番見解。「戲劇和藝術給人的感覺是精神食糧,一般人會覺得生活富裕、食得夠飽,才會追求精神食糧。因此經濟差時,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娛樂事業。但有趣的是,如果文化和藝術有足夠的養分,即精神食糧得到飽足,進食的食糧相對會變得需要較少和簡單,雖然未必大部分人會認同,但兩者的確有循環效果。」